2021-05-27 10:49:34 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
文章來源:湖北分院
"彎道"一詞起源于賽車,是相對于直道而言的。彎道上困難多,過彎道時,原來領先的車手可能因彎道而落后,落后的車手可能因彎道而領先,因此,"彎道"通常被理解為進程中或解決問題時的一些關鍵點。若掌握了彎道超車技,則在這個極富挑戰(zhàn)性的特殊點上,可獲得超越對手的良機。今天桃子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來捋捋公考中的行測內(nèi)容之一--判斷推理中的邏輯判斷之分析推理彎道超車技。
眾所周知,判斷推理分為圖形推理、定義判斷、類比推理、邏輯判斷四個模塊,而邏輯判斷是失分重災區(qū),其中的分析推理題型又可謂是難中之難。分析推理重點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嚴謹性,解題過程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有時順藤摸瓜,有時假設推理,有時腦洞大開,有時恍然大悟求出正解卻已然耗去五六分鐘甚至十來分鐘,得分與時間成本不相匹配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要想在這一題型搏出亮點,考試之前應先學會彎道超車技以取得先機。
一、分析推理題型基本特征
【例題1】趙先生、錢先生、孫先生、李先生四人參加一項技能比賽,獲得了比賽的前四名。據(jù)了解,他們之間有以下關系:
①孫先生和李先生經(jīng)常相約一起打籃球;
②第一名和第三名在這次比賽中剛認識;
③第二名不會騎自行車,也不打籃球;
④趙先生的名次比錢先生的名次靠前;
⑤錢先生和李先生每天一起騎自行車上班。
根據(jù)以上條件, 可以判斷此次比賽的第一、 二、 三、 四名次的獲得者是:( )。
A.孫先生、趙先生、錢先生、李先生
B.李先生、趙先生、孫先生、錢先生
C.李先生、孫先生、趙先生、錢先生
D.孫先生、李先生、趙先生、錢先生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由題干已知條件①可知,孫先生和李先生認識并且都會打籃球,結合題干已知條件②可知,孫先生和李先生不可能同時是第一名和第三名,排除B項;結合題干已知條件③可知,第二名不是孫先生也不是李先生,排除C、D項,即正確答案為A項。
【敲黑板劃重點】由例題1可知,分析推理題型基本特征為:題干給出一組對象,給出若干信息,在選項中選出信息匹配正確的。在其他真題中,也會涉及到相關信息的正確排序。另外,分析推理中的相關重要信息往往并不會直白的在題干中展現(xiàn),而是暗藏玄機隱身其中,所以這個時候,我們就需要有一雙睿智的眼睛善于發(fā)掘題干中的關鍵點。
二、分析推理彎道超車技
(一)快者為王--排除法
【例題2】甲、乙和丙三人在某中學分別教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、物理、化學和政治六門課程中的兩門,已知:每門課程只由甲、乙、丙三人中的一人負責;數(shù)學老師和物理老師是鄰居;甲是三人中年齡最小的;丙和語文老師、物理老師一起回家;語文老師比政治老師年齡要大;周末,英語老師、政治老師和甲一塊打球。由此可知,三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是:( )。
A.甲教物理和化學,乙教英語和語文,丙教數(shù)學和政治
B.甲教數(shù)學和化學,乙教政治和語文,丙教物理和英語
C.甲教物理和英語,乙教化學和數(shù)學,丙教語文和政治
D.甲教英語和化學,乙教物理和語文,丙教數(shù)學和政治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由題干中“丙和語文老師、物理老師一起回家”可知丙不是語文、物理老師,排除B、C項;由題干中“周末,英語老師,政治老師和甲一起打球”可知甲不是英語、政治老師,排除D項,即正確答案為A項。
【敲黑板劃重點】在例題2中給到甲、乙、丙三個對象,分別要與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、物理、化學和政治六門課程中的兩門進行匹配,可能性頗多。此題應用排除法解題,即“讀一句、排一句”,其中讀的是題干中的已知內(nèi)容,排除的是選項中與之不匹配的選項,最終讀完題干后,正確選項也水落石出。排除法的最優(yōu)點在于用時短,在做題的時候我們可以以快取勝。
(二)直擊要點--確定信息法
【例題3】幾位同學對物理競賽的名次進行猜測。
小鐘說:“小華第三,小任第五。”
小華說:“小閩第五,小宮第四。”
小任說:“小鐘第一,小閩第四。”
小閩說:“小任第一,小華第二。”
小宮說:“小鐘第三,小閩第四。”
已知本次競賽沒有并列名次,并且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。
那么,具體名次應該是:( )。
A.小華第一、小鐘第二、小任第三、小閩第四、小宮第五
B小閩第一、小任第二、小華第三、小宮第四、小鐘第五
C小任第一、小華第二、小鐘第三、小宮第四、小閩第五
D小任第一、小閩第二、小鐘第三、小宮第四、小華第五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題干信息真假不定,需尋找確定信息直擊要點才能解題。題干中已知“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”,如果某個名次只有一位同學在猜,那么該名次必然是正確的。結合五位同學的猜測可知,“第二名”只被猜了一次,所以猜第二名的語句 “小華第二”一定是正確的,該信息即此題中的解題關鍵,結合選項,只有C項正確。
【敲黑板劃重點】例題3中五人猜測五個名次,“本次競賽沒有并列名次”說明同一名次中有多人猜測的至少有一人猜錯,“每個名次都有人猜對”說明同一名次中有多人猜測的至少有一人猜對。這類題目通過對題干中的已知信息進行推理可得到某些確定信息,往往結合題干中“已知”后面的句子來推導出推理起點的突破口。
(三)順藤摸瓜--最大信息法
【例題4】某單位組織職工分小組進行摘草莓趣味比賽,甲、乙、丙3人分屬3個小組。3人摘得的草莓數(shù)量情況如下:甲和屬于第3小組的那位摘得的數(shù)量不一樣,丙比屬于第1小組的那位摘得少,3人中第3小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。
若將3人按摘得的草莓數(shù)量從多到少排列,正確的是:( )。
A.甲、乙、丙
B. 甲、丙、乙
C. 乙、甲、丙
D. 丙、甲、乙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“第3小組”在已知條件中出現(xiàn)2次,頻次較高,為最大信息。根據(jù)“甲和屬于第3組的那位摘得的數(shù)量不一樣”,可得甲不屬于第3組;根據(jù)“第3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”,可得乙不屬于第3組,即:第3組只能是丙。由“丙(第3組)比第1組的那位摘得少”,可知第1組>丙(第3組),由”第3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“可知第3組(丙)>乙,結論如圖1所示,再將題干中剩余信息補全,如圖2所示,即正確答案為B項。

【敲黑板劃重點】最大信息指題干中出現(xiàn)次數(shù)最多、頻率最高的信息,一般出現(xiàn)2次及以上,即可認為是最大信息,最大信息可以作為推理起點進行推理出全部信息。在應用此類方法的時候,要注意三點:(1)錯行排列,即指將相同類型的信息同行排列,如例題4中的甲、乙、丙均屬于人物對象,因此排列在同一行,第1組、第2組、第3組均屬于組別信息,因此排列在同一行。(2)大小比較,由于涉及多少大小的問題,可以用”>、< “來進行比較。(3)補全剩余信息的時候,將對應的信息填入對應空位即可獲取完整全部信息。
(四)一目了然--列表法
【例題5】老大、老二、老三三兄弟在上海、浙江和江西工作,他們的職業(yè)是律師、醫(yī)生和公務員。已知:老大不在上海工作,老二不在浙江工作;在上海工作的不是公務員;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師;老二不是醫(yī)生。
那么老大、老二、老三分別在哪工作:( )。
A.浙江、上海和江西
B.浙江、江西和上海
C.江西、上海和浙江
D.江西、浙江和上海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題干涉及老大、老二、老三三個對象,需要匹配的信息既有上海、浙江和江西三個工作地點,也有律師、醫(yī)生和公務員三個職業(yè)信息,可用最大信息法+表格法理清思路,如圖3所示。已知信息中“老二”和“浙江”被提到的次數(shù)最多,即最大信息,老二不在浙江工作,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師,可知老二不是律師;又知老二不是醫(yī)生,所以老二只能是公務員;在上海工作的不是公務員,可知老二不在上海;又因為老二不在浙江工作,所以老二只能在江西,排除A、C、D選項。

圖3 例題5列表法
【敲黑板劃重點】在題干涉及對象、信息比較復雜的時候,可以列表輔助理清思路,通常對象列在第一列,相關匹配信息列在第一行,將題干已知信息以及推理出來的確定信息填入表格,能快速找到全部匹配信息。

圖4 邏輯判斷之分析推理彎道超車技(上篇)思維導圖
關于分析推理的彎道超車技(上篇),今天桃子老師就帶大家學到這里了,如圖4思維導圖所示,今天我們一共講了1個題型特征+4個技巧。
| ↓↓↓↓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推薦↓↓↓↓ | |||
| 公考第一課 | 2024版國考圖書 | 第18版5100題 | 申論答題紙 |
| 系統(tǒng)提升班plus | 筆試悅享班 | 歷年臻題 | APP會員年卡 |
相關內(nèi)容推薦:
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稅務系統(tǒng)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關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事局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鐵路公安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氣象局行測備考
貼心微信客服
貼心微博客服
報名條件?
崗位選擇?
筆試科目?
面試方式?
......
在線客服×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(yè)分類目錄 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費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(shù)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確認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打印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流程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科目 國家公務員考試答題須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場規(guī)則 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 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(shù)線 國家公務員面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面試名單 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格復審 國家公務員考試調(diào)劑名單 國家公務員面試技巧 國家公務員面試禮儀 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 國家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 國家公務員考試體檢考察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公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