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8-04 10:51:51 公務員考試網
文章來源:四川分院
資料分析作為行測考試的重要模塊,不管是國考還是省考,占比都特別的大,同時也是大家提分的首選模塊,但是如何保證在最短的時間拿最多的分數(shù)是資料分析的重中之中,在資料分析的速算技巧中,特殊分數(shù)對于增長量計算十分的重要,它能讓增長量計算變得更為簡單,但是大部分小伙伴學到最后只知道特殊分數(shù)是用在增長量計算中,白白浪費了這么一個好方法,其實特殊分數(shù)在整個資料分析速算中扮演著重要的的角色,對于很多的除法和乘法運算都能用上,而且能極大的簡化運算過程,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種特殊分數(shù)的拓展應用方法。
首先,特殊分數(shù)除了指百分數(shù)轉化成分數(shù)以外,其實一些整數(shù)也能轉化成分數(shù)來計算,比如說我們都知道25%=
,那252147這個數(shù)呢,是否可以近似看成是將25%給擴大了106倍,此時我們可以將252147約等于
×106,我們都知道,在資料分析中,大部分問題的答案都與數(shù)量級沒有多大的關系,此時106對于我們來說就只是將答案擴大或縮小106倍而已,關鍵還是在于
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題,比如說A/252147,大部分的小伙伴都是選擇截位直除法來算,但是當選項的差距不是特別小時,我們也可以將該式變?yōu)锳14×106,剛才也說過,這個106只是將答案的數(shù)量級縮小106倍而已,對于我們選答案來說只要答案沒有數(shù)量級要求都沒有影響,所以我們可以忽略它,此時式子就變成了A/
=4A了,相較于截位直除法來說,乘以4就會變得簡單點,該種方法適用于比重和平均數(shù)問題,用一個真題給大家演示下:
【例1】2017年全國舉辦馬拉松賽事達1102場,其中,中國田徑協(xié)會舉辦的A類賽事223場,B類賽事33場。2017年馬拉松賽事的參與人次達到了498萬人次,2016年、2015年馬拉松賽事的參與人次分別為280萬人次、150萬人次。
2017年中國田徑協(xié)會舉辦的A類與B類賽事占全國馬拉松賽事的比例約為:
A.20% B.23%
C.25% D.28%
對于該題來說,首先是個比重問題,求A類與B類賽事占全國馬拉松賽事的比例,式子為
,我們除了能截位直除以外,也可以將1102近似的看成是將11.1%擴大了104倍,約等于1/9×104,忽略104后式子變成了256/1/9≈256×9≈23%。
![]()
上面這個例題的數(shù)據較為簡單,所以大家可能沒有特別直觀的感受,但是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數(shù)字來說,這種方法就能幫助大家簡化很多計算量了,比如說我們將2017年全國舉辦馬拉松賽事達1102場中的1102改成1435,同理,1435可以看成是將14.3%擴大了104倍,此時式子變成了25617×104,忽略104后,式子變成了256×7約等于1800,相較于除以1435的截位,乘7就會更加的簡單點了。
總之,我們的速算方法很多,一定要多掌握不同的技巧,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方法,特殊分數(shù)由于本身的特殊性,在很多情況下都能運用,大家一定要多加練習和思考,對于提升速算時間十分有幫助。
| ↓↓↓↓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推薦↓↓↓↓ | |||
| 公考第一課 | 2024版國考圖書 | 第18版5100題 | 申論答題紙 |
| 系統(tǒng)提升班plus | 筆試悅享班 | 歷年臻題 | APP會員年卡 |
相關內容推薦:
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稅務系統(tǒng)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關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海事局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鐵路公安行測備考
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氣象局行測備考
貼心微信客服
貼心微博客服
下一篇:資料分析答題技巧:間隔增長率
報名條件?
崗位選擇?
筆試科目?
面試方式?
......
在線客服×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(yè)分類目錄 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費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(shù)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確認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打印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流程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科目 國家公務員考試答題須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場規(guī)則 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 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(shù)線 國家公務員面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面試名單 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格復審 國家公務員考試調劑名單 國家公務員面試技巧 國家公務員面試禮儀 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 國家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 國家公務員考試體檢考察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公示